省级非遗——淮河大鼓书走进校园 鼓书有传承
“‘五四运动’争主权,省级书走书群起反帝反封建;‘红船精神’不能忘,非遗她是淮河党的历史和源泉……”日前,省级非遗——淮河大鼓书的大鼓传承人岳仁宣走进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梁庵小学校园开展非遗传承活动。伴随着指导老师的进校示范,小学生们有板有眼地打着夹板,园鼓唱起鼓书。传承
“淮河大鼓唱词讲究合辙押韵,省级书走书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非遗一般采用卧嗓和立嗓,淮河唱起来朗朗上口,大鼓听起来浑厚有力。进校”淮河大鼓书传承人、园鼓今年68岁的传承岳仁宣老人在指导学生的间隙,饶有兴致地向记者和身边的省级书走书师生介绍起来。
淮河大鼓书是安徽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淮河两岸流传久远,当地上了年纪的曲艺爱好者都能说出几句,甚至唱上几句,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哧咚咚,哧咚咚!”高亢悠扬的大鼓声再次响起来,梁庵小学的学生们又围拢在一起,认真倾听着传承艺人的讲解,像模像样地敲起大鼓。
“淮河大鼓进校园,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不仅提升了我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更丰富和活跃了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梁庵小学五年级(3)班学生石屹告诉记者。
近年来,毛集实验区文化和教育部门指导各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组织当地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示范性教学展演展示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了解非遗魅力,自觉传承非遗。
毛集实验区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传媒管理科负责人陈士根说:“我们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态传承活动,让非遗这颗‘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学校这片沃土上绽放出璀璨光芒。”
如今,毛集实验区每所中小学都发展起各具特色的非遗传习项目。当地“非遗进校园”所涉及的长期传承项目有近10个,参与亲身体验、技艺传承的学生人数1000余人,参加非遗赏析活动的学生近万人。
(责任编辑:{typename type="name"/})
- ·落魄贵族琉璃川动漫,在线观看、剧情介绍与演员信息
- ·合肥医保:“医保晓宣”润民生 春风化雨悄入户
- ·高中纳入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 取消中考不属实
- ·“新司考”下周开考 代考等6类行为将终身禁考
- ·琪琪色,在线视频资源与剧情介绍
- ·宜秀区教育局召开教育扶贫大排查推进会
- ·手语“普通话”和盲文“规范字”发布
- ·淮北建设“一站式”解纷体系
- ·黄霓裳之梦,遍览电影世界
- ·安徽铜陵:晨雾氤氲 水墨画卷
-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年增长12.7%
- ·3所香港高校在安徽招收自费生
- ·比丈夫更厉害,女性力量与网络世界的多元信息
- ·营养午餐温暖考研学子
- ·教育部等11部门对学生欺凌首次做出明确界定
- ·《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布 合格父母是怎样炼成的